首    页
单位介绍
短 消 息
一人三心
讲座标新

科研成果

三军联合
合作开发
典型案例
心理测量
文字排郁
咨访沟通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欢迎您——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


心理师备忘录


笔者出版的是“心理师备忘录”一书。不是说做不到这些,就不够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谁也无法为做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规定一个统一的样板标准。而是说,如果掌握或做到这些,那肯定就是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 “备忘录”洋洋二十万字,仅为参考型的一家之言,愿与同行商榷,愿与听众和读者分享;如果能实现导言中所说的“初衷”,则是笔者的一大“精神收获”。

 

  做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些资质?

 

心病还须心药医

——社会派心理咨询师备忘录

 

 

 

资质篇”不是文学作品,是通俗化了的学术论文集。里面有的是心理学应用型的理论、方法以及简单明了的案例。这是根据笔者的阅历、品格及文体驾御、文笔特点等因素形成了自己的写作定位的。

以上所列资质专题19个分课题都是单独成篇且有联系的,所以不可避免就有观点和例子等内容的重复。这里,在保持篇章完整性的前提下,尽量把细节的重复提炼成简介,把简介的重复变成只留下小标题或从略、参阅某篇,仍显得臃肿。好在它方便于不同层次或大多数的人听讲和阅读,也只好如此了。

心理的诸多问题,完全是一种体验。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体验。而作为问题本身,有的有答案,有的就没有答案,有的可能是一个答案,有的可能是多个答案,有的则只留下思考,即永远也没有或永远也找不到答案。——这是笔者截至目前得出的结论。

因此,才敢有本书中的一家之言。

还有点说明:

一是,笔者的随机抽样调查,在10~20人的,一般用十分之几来表述;50人以上的则用百分比来表示。

二是,各篇文章都主要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撰写的,即使涉及到“医学心理学”,也是简略一谈,没有详论。

三是,为了说明治疗的完整性或全面性,在有些篇里涉及药品,但笔者绝不开狭义药品的方子,并且注明是站在宣传的角度举例子,读者若要吃狭义的药,一定要到心脑科或精神科、神经内科确诊,按医嘱进行。

四是,书中所涉及到对恶性“应激源”的表述方式或记述情节,如果直接给你带来心理上的不适,这里向你致以歉意。

五是,由于每篇的定稿或演讲的时间不同,所以有些动态的调查统计数据、研究结果的提法等,会略有出入或不同。

六是,一些关于家庭或夫妻、父母方面的问卷、访问、调查中的情况或结论,如果是以男方为例,这时并不等于只有男方才是这样;以女方为例,同理这时男方也是这样。所以,根据“一碗水端平”的原则,还有一句:“反之亦然。”

七是,由于提法及翻译的诸多不同或差异,甚至缺乏规范性、不成熟,当然也存在发展变化的因素,有可能给一般读者理解上带来困惑和混乱,笔者试作了综合、归纳、统一和规范。如专业词语“里比多”,又有翻译成“利比多”、“力必多”和“力比多”的,又可翻译成“原欲”、“欲力”、“性欲”、“原动力”和“内驱力”,笔者使用“里比多”。一种疗法的许多叫法也是这种情况,有可能使一般人会认为是几种疗法,比如“沙盘疗法”又称“沙土游戏”、“世界技法”、“箱庭疗法”或“沙箱疗法”,“认知领悟疗法”又称“中国式心理分析法”、“钟氏领悟疗法”、“谈话疗法”、“疏导疗法”,“森田疗法”又称“经典森田疗法”、“多余的说服疗法”、“自觉疗法”、“放弃治疗疗法”、“创造性的体验疗法”、“不问疗法”、“家庭疗法”、“顺其自然疗法”、“洞察疗法”、“东方心理疗法”而笔者分别称作“沙盘疗法”、“钟氏(领悟)疗法”、“森田疗法”。

另外,为了帮助笔者不断完善讲稿和以便再版,请读者指出本书中有可能存在的谬误,并提出宝贵意见,笔者采纳后会予以奖励。

如果这些内容能对大家在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过程中,起到一点点作用,这便是笔者最大的收获,即精神“原始积累”,实践了座右铭。

在出版本书的过程中,云南民族出版社的编审排校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特别是责任编辑董艾老师还为心理健康系列丛书的整体架构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20101231

 

                                  

 

昆明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钱锡安,于2003年建立心理健康公益网站,设有“心理师备忘录”等专栏,几年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有记者采访:《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有网友评价:“一个辛勤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有来访者盛赞:

 

你的网站悦目爽心,

你的讲座朴实温馨,

你的成果远广邃深,

你的疗法有效可行,

你的心地真诚干净,

你的读者赞扬恭敬。

                                               编 者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