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介绍
短 消 息
一人三心
讲座标新

科研成果

咨询师战略
战略合作
典型案例
心理测量
文字排郁
咨访沟通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欢迎您——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


成 果 展 示


 

《家学心理学》——

“恋爱•婚姻•家庭”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11.家庭疗法是辅导问题婚姻治疗病态家庭的有效方法

 

家庭疗法是辅导问题婚姻

治疗病态家庭的有效方法

 

、家庭治疗的主要理论和学派

家庭治疗把家庭看成一个私有性的特殊“群体”,从家庭的组织结构、联盟关系以及彼此沟通、角色扮演等方面出发来进行了解、挖掘,依据“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系统内所发生的各种现象或问题。这是因为在家庭系统内,每个成员所表现的行为,都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并且个体影响系统,系统影响个体。这种系统相关的“连锁反应”,可以导致家庭许多的现象包括病态现象的发生。

基于上述理论或观点,所以家庭治疗主张,要改变病态的现象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体成员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及其全体成员为其治疗或辅导对象;并且我们也不要以改变一个人特别是这个人的认知为主,而是,正像“中德班”的一位老师所说:“不要妄想改变一个一个具体的人,那是很难做到的。以改变系统机制、关系模式、游戏规则为主甚至为目的,则事半功倍。”

一方面“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大都适合“家学心理学”,另一方面“家学心理学”也有一些独特或个性化的理论和学派。然而,精神分析、行为、人本及认知这四大理论同样是家庭治疗的主流理论。并且家庭治疗的诸多理论和学派,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心理动力理论

“家庭动力学”,是研究家庭内部的心理过程、行为表现以及家庭同外部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基于精神分析模式的心理动力理论,即“三个三”:心理活动3层次(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人格组织3结构(本我、自我、超我),“里比多”发展3驱力(性驱力、攻击驱力、自毁驱力)。它把重点放在对成员的“心理阻抗”上。以此了解个人焦虑的来源及表现,如“互锁病态”现象,“三角关系”和“去三角关系”,“投射”—“迁怒”现象及“派遣”行为等。

(二)行为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后天由“正性强化”形成并逐渐固定下来的,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包括病态行为的形成并固定。

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使其形成或保持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良好行为或习惯;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并且多数行为学家认为,对人最好是只奖不罚,只要合理设置正性强化的程序,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地接近要求的目标。虽然赏与罚有时候可以相辅相成,但奖励的办法对行为的影响更大。

还认为,行为治疗师不能光满足于在治疗室里的会谈,必要时要做家庭访问或与家庭成员有关的机构组织接触。

(三)人本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人具有向前发展并且开发自己潜能的先天驱力,即认为有机体有一种发展自身潜能的内在倾向,人除了一般的生物潜能,还有人所特有的心理潜能,如需要或动机。它有五个或七个层次,自我实现或创造潜能的发挥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能给人以“高峰体验”的喜悦,人能达到这一层次就是最有价值的,并且是非常健康的。建筑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就是要实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和关心。其主要疗法为“患者中心疗法”。

(四)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提出了SCR公式,认为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存在着意识、经验等因素,称之为“C”。这一公式中的“S”不再指简单的外部刺激物,而扩大为整个现实世界中可以起到刺激作用的成分或因素,如事件、情境、人际关系及自己的行为等。认为,个体对自己和对外部环境(为刺激)产生的看法、观念或印象(为认知),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该个体的情绪或行为(为反应R),即“ABC理论”。

除了以上这四大主流理论,还有如下一些理论或观点。

(五)“双重束缚”与“互锁病态”理论

1.“双重束缚”。可以理解有三个概念:一是来自你对我两个互相抵触的同步支配,令我无所适从,使我陷入两难境地;二是做同一件事,你和我互相制约,都无法前进,原地陷进泥潭。三是,也包括多重束缚。

⑴家庭循环因果关系,以连续不断的环状回路或重复的连锁反应相互影响着人际。如子女之过父母之因,子女产生心理疾病也会成为父母得病的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患者(如子女)的父母(指夫妻),都有情感或婚姻的危机;而且患者的病情发作大部分都是在父母的关系危机之时、之后。——孩子是以生病的方式来进行反抗或来解决父母的关系危机的。

治疗已婚患神经症的求治者,宜同时也治疗求治者的配偶;因为往往是夫妻之间互为应激源、“出气筒”和情感攻击的对象。

一个叫孩子向东,一个叫向西,孩子处于“两难”。家庭关系不正常,就造出“病人”来。家庭的“病人”,往往是一个伪装成情绪困扰家庭的“密使”、“代表者”,但他自己可能不是这个家庭受到最大困扰的成员;因此,不是他个人发生了变异,而是整个家庭出了问题,此时的家庭是病态的家庭。

全家人的心境困难是因为家里某一成员的心理问题而引起的。比如,一个人心情烦闷、脾气暴躁,往往害得一家人情绪不稳、无法安宁。

有些“个人心理问题”现在的形成,源于过去的“家庭问题”。如一个人幼小时因父母关系紧张以致使他的情绪很不稳定,长大后仍然不稳定,时常表现得战战兢兢。又如,一个人婚后对自己的配偶缺乏信任,怀疑会有不贞的行为,这可能与他小时候发现父母之间有互相欺骗的行为有关,认为就连夫妻都不能信任。

“个人心理问题”是目前“家庭问题”的表现。有些人尽管是因为个人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来就诊,但其实个人问题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而已,主要问题还是背后存在着的家庭问题。如妻子抱怨自己的身体不适,这可能是最近因为管教子女而与丈夫吵过架有关。妻子闷闷不乐、心情忧郁,这可能与最近她发觉丈夫有婚外情、婚姻面临危机有关。所以,婚姻治疗,不能只看个体的忧郁、沮丧,必须与婚姻关系或家庭其他成员联系起来。

有些“个人心理问题”与“家庭问题”是同时共存的,虽然并没有明显的互为因果关系。如父亲因下岗在为经济困难而担忧,儿子因高考落榜而情绪低落。祸不单行。

夫妻两人相敬如宾,有可能说明有一方在甚至双方都在受压抑。时间久了,就感到沉闷,会形成某种情结,会在别的方面暴发或抑郁成疾。

⑽关于“家庭假性互惠现象”。说的是,为了和睦相处或相依为命,每个家庭成员都在为对方考虑,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或个性,也要讨好或不得罪对方;但因为每个人想的未必一样,所以你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对方的理解或认可。表面和睦,实际上每个人都感到压抑。压抑在潜意识里,时间越久,积淀越多,痛苦越深。

可见,家庭某成员个人的症状与家庭整体的心理问题是相互束缚、影响和互为因果的。束缚到严重地步,就是病态,家庭生病了。

2.“互锁病态”。家庭关系出现连锁、互动状态,有某种关系而捆绑在一起。家庭的痛苦,是家庭成员互锁彼此的健康互动模式所制造出来的。家庭某成员个人的症状与家庭整个成员的心理问题是相互束缚、影响并互为因果的。

如,有的婚姻成了“绳索”、“火坑”、“坟墓”。是互为的。

如,人生或婚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心理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孩子到了独立的时候,家长还要代劳,那孩子先逆反,不成,就会产生依赖;一旦孩子有了依赖,该干也不干,家长只好继续代劳,孩子因而也就永远也长不大,因此家长就被捆绑在孩子身上,或说把孩子捆绑在自己身上。

如,有的家庭崇尚“学而优”,家中某个成员若考上重点大学或考上研究生,则受全家人宠爱;即使有做生意挣了大钱的成员,也不会成为“核心人物”;但要是那个成员考不上大学,那压力可就大了去了,该成员如果承受不了可能要跳楼,家长也会气得、羞得肚子疼(胃疼)。如果,其价值观是“有钱就是爷”,那哪个成员挣了大钱,他在家里就是“家长”,是“爷”,其他成员都把期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反之,这个“爷”突然间负债累累、穷困潦倒,那他在家中就是“龟孙子”。

如,“三角关系”。当两个成员(如母亲与父亲)之间关系紧张,其中一个(如母亲或父亲)就会拉第三者(如孩子)。这时谁把孩子拉到手,建立同盟关系,谁就占了优势。想借孩子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控制或战胜对方。但这样对家庭系统会产生破坏,孩子也会顾此失彼。

如,“去三角关系”。父母都想讨孩子的欢心,想方设法阻止或破坏对方把孩子拉到手,于是引起“竞争”。有些机灵的孩子哪一方也不站,进一步还会产生控制父母的心理,甚至把父母个个击破。如果心理治疗师对家庭进行扰动,孩子以中立的立场出现,对于父母双方来说,这是“去三角关系”,即拆除联盟。

又如,“投射”—“迁怒”。夫妻在情感方面发展不顺利或产生困难,有可能迁怒到孩子的身上,这让孩子又产生困难和出现麻烦。家庭是“避风港”,所以有的成员在外面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回到家里对其他成员发泄、出气,这反而弄得“避风港里不避风”。还有“踢猫”的故事。都是“投射”—“迁怒”。某个个体“迁怒”的病态行为,常常因其他成员“迁就”的这种心理防御而得以维持。

再如,“派遣”。父母把重担或责任交给忠诚的、憨厚的、勤劳的、负责任的、最值得信赖的成员——子女中的老大,知青出身的父母把自己上大学的梦想让孩子来实现,等等。有的被派遣者愿意,还好,任务可完成;有一些派遣,则成为被派遣者的负担,形成逆反,甚至败事。

这些都是“互锁病态”的例子,都需要通过家庭治疗来解决。

“双缚”与“互锁”,大致意思差不多。“双重束缚”与“互锁病态”理论的提出,促进了家庭治疗工程的发展。因此,家庭系统的病态运作方式,应该是心理治疗师关注并扰动的焦点。

(六)系统理论

“系统论”(或“系统观”)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现象都可划分为大小不同的、层次各异的种种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之间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个系统会因为各个子系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而导致整个系统产生变化。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大系统的变化。大系统的变化,当然也会影响到各个小系统的变化。就这样彼此互相影响,改变着事物的状态甚至本质。“系统论”观点试图以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团体环境,诸如夫妻、家庭或者更大的社会系统背景,来解释这个人的心理及行为。家庭系统模式认为,任何人的症状表现实际上都是家庭功能紊乱的暴露。

本文第三部分所阐述的“家庭系统”的7个方面,就是这种系统理论,或是“系统论”在家庭关系中的体现。

有的治疗师认为把家庭治疗方法称作“系统疗法”或“关系疗法”似乎更为恰当一些,因为,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疗法,也是所有疗法的基础,大家都把系统观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而笔者也认为,“系统论”不但是系统派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也是诸多疗法的指导思想,至少其它疗法不同程度受到系统论思想的影响。

(七)结构理论

世界是由许多“状态”构成的总体,每一个“状态”是一条众多事物组成的锁链,它们处于确定或形成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就是“状态”的结构

家庭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框架、图式、角色、界限、次系统、成员之间等级、责任分工、权力执行、联盟等。

家庭结构理论认为,家庭内部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结构式组织,它使每个成员都有归属感,允许成员保持各自的个性化;它又有着界线或规则,明确每个人的责权利,照办并分享;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一个正常家庭的体系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随着时间而改变,家庭自身能够不断适应包括重新结构,以持续其系统的功能;二是家庭次系统的界限应该清晰而稳定,但又有一定的弹性,在情况改变时能够为了新的平衡而重新联盟;三是家庭采用应对内外压力的方法,应该是能够维护家庭的健康和延续家庭的生命。

如果家庭结构功能失衡,可能会导致这个家庭患病。这需要家庭治疗

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家庭问题深植于不可见的家庭结构中,成员个人的症状只有在家庭的互动模式中才能被发现和理解;因此要消除症状也必须改变家庭组织和结构的部分或全部,其中治疗师需要参与到这个家庭中去,在症状所在结构中扮演扰动角色,重组家庭结构,恢复家庭功能,从而达到去改变家庭及其成员以及改变成员的症状的目的。

结构式家庭疗法在问世及发展的过程中,曾受到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质疑甚至是挑战。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治疗师也有反思和相应调整。这对该治疗模式的逐渐成熟起到积极性作用。

结构式家庭疗法因其理论与技术的简明、实用和有效,因而带动了整个家庭治疗事业的发展,在家庭治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八)沟通理论

该理论认为,为什么家庭会出现问题?是因为成员之间沟通太少或无效。所以要开辟良好的沟通渠道,改善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在充满平等、民主、开放、自由的气氛中去交流。

1.沟通对夫妻有三种功能:一是互相传递信息,让对方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以便双方共享美好或共担风险,体现“夫妻是一个整体”。二是表达、征求意见,一起商量,找出解决、处理事情的办法。三是随时让对方知道你的存在,明白你对他的欣赏、喜爱与专情。这样来维护、培养和巩固夫妻的情感。不是光靠口头说话,还有表情、动作或其它非语言的表达。这些都离不开沟通。

2.沟通障碍,是家庭困扰的来源。夫妻睡一个被窝,竟然无话可说或懒得说话。如果沟通有困难,那就:互相吹捧,只说对方的好话;说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实在没有话说,就沉默。

3.确信症状不是发病者用来控制或攻击对方,而是在挣扎着如何界定或明确相互的关系。

(九)策略派

策略派从独特的思维角度出发,采用“似非而是”、寻解取向”、“视框重建”等方法和技术,信奉实用主义,专注于解决问题,这样的一种治疗流派。它是近年为适应社会发展快节奏而创建起来的。

1.“似非而是”介入法。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悖论技术,即“不通过改变症状最后达到改变症状的目的”。

2.寻解取向”(即“精要”)治疗技术。认为问题与干预之间,不必要建立联系。引导来访者考虑此时此地做些什么可让问题不再继续发展下去,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聚焦于短程、快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形式,而不必弄清楚问题的成因,更不纠缠问题的本身。

3.“视框重建”:重新换个角度看问题。——若此,所以夫妻之间无对错,所以不正常的事情也就正常了。

往通俗里说:策略,多用于政治方面;而世俗就是撒谎,当然,这是善意的谎言,追求的是效果。

(十)相对平衡理论

即“不平衡的平衡”理论。

在开始的时候,夫妻双方是共同承担家庭包括照顾、教养孩子的任务的。后来,丈夫越少负担家庭的责任,妻子就越多地承担起这些责任。反之,亦然。久而久之,这种习惯或模式就固定下来。——如果一方承担越多的责任,另一方就越少承担责任。——这就是“不平衡的平衡”。

男方成为主动的一方则女的就成为被动的一方,主动的丈夫身边总是有个被动的妻子,外向的丈夫总是有个内向的妻子,情欲强烈的丈夫总是有个性欲弱的妻子,爱干净的妻子往往其丈夫懒惰、邋遢,冷静、理性的丈夫往往有个情绪化的妻子,等等。

正因为如此,当婚姻中一方改变了行为,另一方就很难再保持原来的习惯或模式,平衡的模式发生变化,反而变得不平衡了。——不平衡是绝对的。

有些夫妻天天在吵架,这说明婚姻还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动态平衡。如果忽然不吵了,这有两种可能:夫妻关系紧张、婚姻危机了;或者是他们达到了“婚姻的最高境界”。——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多少婚姻达到了最高境界呢?

(十一)跨文化的心理需要互补理论

国际东西方地域文化的差异,国内南北方民族文化的磨合,婚后都会体现在夫妻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诸方面。

对于跨文化婚姻的夫妻来说,不同的生活背景既给双方带来了压力和局限性,但也给双方带来了机遇以及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夫妻双方互补的文化背景,可以使双方的结合更丰富多彩,可以胜过文化背景相同的人的结合。这时,不也“门当户对”了么?——关键是能并会互补或强强结合甚至是融合。

综上所述,可见以上家庭治疗诸多的理论和学派均处于创立和发展中。一方面形成了众多各有特色的学派;另一方面,它们都能整合自己同别人所使用的理论及方法,因此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分明,出现了相互借鉴、融合的趋势。

严格地说,家庭治疗并没有专门的理论,是整合心理学的多种理论用来作为指导的。——因此,有些理论,在此只是简单表述,有的则没有介绍,可参见《心病还须心药医》一书,在那里,笔者总结出10类疗法的理论和学派。

 

  链接方法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版权所有